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奥斯陆协议25周年,巴以之路还能怎么走?

2022-12-11 00:49:53 764

摘要: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和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Yitzchak Rabin)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于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和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Yitzchak Rabin)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于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25年过去,巴以冲突却仍在继续,恐怖主义、暴力争端、炸弹袭击都没能停下来,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丧生。


初期,奥斯陆和平进程本应提供一个蓝本,帮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承担最终实现和平所需的艰难妥协。但奥斯陆协议却没有阐明需要做出哪些妥协,包括两国都希望耶路撒冷成为自己的首都这一问题,也没有明说如何解决,更没有为那些声称拥有“回返权”的巴勒斯坦难民提供解决方案。仅仅只是规定最后地位谈判在签署协议的5年后开始,实际上真正的谈判时间是2000年春天,但当时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更愿意先与叙利亚谈判。在奥斯陆协议之下,以色列与约旦、海湾和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走向正常化。但在巴以关系上,双方的信任却遭到严重破坏。


奥斯陆协议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60%的定居点将会发生什么保持沉默,因此,随着最后地位谈判的临近,为防止任何进一步撤出,强硬派定居者开始以合法、非法手段扩大定居点。与此同时,巴勒斯坦领导人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防止哈马斯和其他反对奥斯陆协议的分裂组织对以色列人发动恐怖袭击。双方都觉得被出卖了,并开始质疑对方。2000年10月,日益增长的挫折感导致了巴勒斯坦人的起义,这反过来又引起了以色列的愤怒。

美国总统给巴以带来了什么?

美国历届政府都试图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一个理性的解决方案,从戴维营会议到克林顿参数,奥巴马也曾提议以1967年线为基础展开谈判。前国务卿克里在2013年促成了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但遗留了许多不可弥合的分歧。比如阿巴斯拒绝承认以色列是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坚称耶路撒冷是其不可分割的首都……随着过渡方式的不可信和两国目标的难以实现,奥斯陆进程在2014年夭折。


▲巴以隔离墙上的特朗普。

然后特朗普出现了,他决心把一个死气沉沉的进程变成世纪协议。他的计划尚未公布,但其目的似乎很清楚——《大西洋月刊》称之为“将现状合法化并称之为和平”。特朗普已经试图仲裁所有对以色列有利的最后地位问题:东耶路撒冷不是巴勒斯坦首都;巴勒斯坦难民没有“回返权”……最近,特朗普不仅停止对巴勒斯坦的援助,还关闭了巴解组织在华盛顿的办事处。

巴解组织办事处关闭后,留给他们的巴勒斯坦人的选择是?


对于关闭巴解组织办事处,美国的理由包括巴解组织拒绝与美国政府接触。不过《经济学人》指出这项指控不算正确,因为巴解组织驻华盛顿办事处代表扎马洛特(Husam Zomlot)在2017年曾四次访问白宫,并与特朗普的特使格林布拉特(Jason Greenblatt)会晤了三次。美国还指出,巴勒斯坦人在还未看到特朗普的和平计划之前就谴责该计划。这是准确的,但从巴勒斯坦的角度来说,自去年12月来,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终止对联合国援助巴勒斯坦难民援助机构的出资,鼓励犹太定居者修建定居点。鉴于种种事态,巴勒斯坦人得出结论称,在以色列的怂恿下,特朗普正试图向1967年被以色列占领、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领土投降。

《经济学人》认为,目前的事态给巴勒斯坦人留下了最后一个戏剧性的选择——解散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但在民众之间,只有42%的人支持废除它,毕竟如果没有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会出现混乱和经济危机。在奥斯陆协议签署25年后,巴勒斯坦民族运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弱。一些人希望在特朗普离任后重启与以色列的和平谈判。但其他人已经开始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如果两国并存的方案不再可能实现?

25年过去,奥斯陆协议同龄人如何看待巴以问题?

对于多数人来说,25年前握手的那一幕给予了无限希望,在那一年出生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只能通过当时他们的父母所感受到的欣快或怀疑来重温那一刻。《耶路撒冷邮报》采访了几名现年25岁的巴以年轻人,他们对于奥斯陆协议有何看法?


来自耶路撒冷的Shaked Cohen-Dor指出:“人们对和平进程的乐观情绪正在消退,我们的现状停滞不前。事实是,阿巴斯不准备接受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有很多人在寻求解决方案,但前提是我们得有一个真正的合作伙伴。”

来自以色列Bnei Dror的Asaf Abramovich支持奥斯陆协议,他说道:“我们不能说奥斯陆是好是坏,因为我们看不到任何进展。但我相信,以色列将来会回到正轨,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必担心要参战。”他认为以色列政府应该改变做法。


来自巴勒斯坦拉姆安拉的Tamer Sai’d Nassar认为奥斯陆协议是“巴勒斯坦人的伟大成就”,“奥斯陆协议最终带领我们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相信不会有巴勒斯坦人想回到从前的日子。我知道很多人反对奥斯陆,但我们需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我们的生活自1993年以来有所改善。”


也有人认为奥斯陆协议完全失败,来自耶路撒冷的Huda Jaber Sa ‘adeh说道:“我们的父母一直在谈论奥斯陆协议之前的生活,他们说当时的情况比今天好得多。”

《奥斯陆日记》纪录片上线,揭秘幕后故事

1992年巴以关系跌至冰点,双方的沟通渠道同时暂停。然而民间人士并未因此放弃,两位以色列的教授和三名巴解组织成员在挪威秘密会晤。观念迥异的双方虽都见证了历史上无数次失败的谈判,却对和平依然抱有渴望。以色列纪录片制作人穆尔·卢齐(Mor Loushy)和丹尼尔·西万(Daniel Sivan)用以前所未有的视觉来审视在挪威的第一次秘密会谈背后发生的事情,并将其制成影片。纪录片被命名为《奥斯陆日记》(The Oslo Diaries),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后将于13日在美国HBO电视网播出。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卢齐和西万产生拍摄纪录片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了以色列历史学家兼记者Ron Pundak的日记,他也是当时谈判桌上的关键人物。因此,纪录片中包含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当年历时1100天的秘密对话。为了弄清楚事件背后的故事,他们还采访了许多关键人物,包括以色列已故总统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这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iWeekly+ 当事人揭露25年前协议签署前夜

马丁·英迪克(Martin Indyk)是资深中东问题专家,奥斯陆协议25周年之际,他在《大西洋月刊》刊文透露了协议签署前的情况。他作为当时“和平队伍”里的一员,见证了克林顿在签署协议前一天晚上无法入睡的情况。克林顿告诉他们,他读的《圣经》里有一卷《约书亚书》,详细记录了耶利哥之战。第二天早上,克林顿选择了一条印有金色喇叭图案的蓝色丝质领带。对他来说,喇叭象征着号令耶利哥城墙倒塌的号角,就像他希望巴以冲突的“城墙”会因为现代版希伯来人和迦南人的协议而倒塌一样。


作为克林顿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东事务顾问,英迪克组织了签字仪式。不过,他指出很少有人知道协议中具体有什么。当时阿拉法特的副手阿巴斯声称,就连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也没有读过这些文件。英迪克指出,与克林顿一样,很多人更关心表面意义,而不是细节。

图片:HBO、视觉中国、东方IC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